坚持党校姓党  为党立言发声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纪丽娟:探索具有西安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 发布时间:2021-03-08
  • 来源:西安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有着重大意义。
  走具有西安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需要坚持完善政策体系与细化乡村振兴举措的政策协同。截至2020年底,西安市29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37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县周至县顺利摘帽,贫困人口实现“清零”。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788元增加到去年的12613元,年均增幅27.2%。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脱贫攻坚战中摸索出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可与《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相结合,进一步构建宏观调控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同时,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西安将在规划中加强政策协同,着重从产业提升、人才培育、政策创新、资金支持、风险防范等方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不断完善更多带有普惠性和区域性的政策实施细则,尤其是从更高的标准和更广的受益群体角度考虑帮扶项目的接续支持政策创新。通过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乡村合理用地需求,强化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在政策协同中做好二者宏观政策走向和关键环节的有效衔接。
  走具有西安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需要坚持帮扶产业的提质增效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路径协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产业帮扶,吸纳更多脱贫群众和低收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激发脱贫群众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近年来,西安积极探索推广新型主体帮脱贫、集体经济带脱贫、财政资金助脱贫、技术服务推脱贫、电商融合促脱贫等5种产业脱贫模式,全市7.4万户建档立卡户中已有7.1万户通过产业帮扶受益,占比达96%。因此,要继续立足西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展现优势农产品的新特点,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延伸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增效链条,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同时,结合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的空间布局,进一步提高扶贫产业带贫益贫能力;通过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领域率先突破,增强低收入人群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打通农村全产业链条;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消费扶贫“三专”建设,打响西安乡村振兴“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走具有西安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需要坚持本土人才培育与返乡入乡创业创新的主体协同。想要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加快西安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需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深化培养乡村振兴领军人才“雏雁工程”,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继续为脱贫和低收入人口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轮训。
  在培育乡村本土人才的同时,还要加大对返乡入乡创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持续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将我市部分驻村工作队就地转化为乡村振兴工作队,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乡村振兴队伍。另一方面,优化农村创业创新环境,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创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围绕《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创业载体建设、融资支持、创业培训等方面着重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鼓励开展返乡入乡创业创新监测试点调查,解决创业实际难题,不断改善农村创业创新生态,形成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格局。
  走具有西安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需要发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同作用。展开来说,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一是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夯实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二是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水电路气房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重点改善村内道路和冷链物流等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基础设施,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做好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储备提速扩容。四是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以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重点,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充分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撑。五是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打造具有西安地域特色的精致农业,不断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共享现代化的美好生活。六是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农业结构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以破解农业生产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七是着力打通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堵点,使乡村要素在市场经济中得到激活。八是壮大县域经济,把西安市高陵区、阎良区、西咸新区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作为西安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统筹谋划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九是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乡村延伸,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让全社会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共享乡村振兴的成果,实现城乡发展“一盘棋”。

[网络编辑:刘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