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校姓党  为党立言发声

西安市委党校雷军:着力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

  • 发布时间:2023-02-20
  • 来源:西安日报
       着力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既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直接体现、直接贯彻,也是对一直以来我市突出发展实体经济,加快补齐工业短板,为高质量发展强基固本工作思路的延续。正因如此,我市将着力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作为2023年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之首。
  2022年,全市上下狠抓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并取得累累硕果。在产业链提升方面,通过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产业链不断壮大。在项目建设方面,通过开展促投资专项包抓服务,新签约工业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分别增长78.1%、54.3%,比亚迪增产扩能、隆基29GW高效单晶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在企业培育方面,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9户,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63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8户,新增3户产值超百亿元企业,并且首次出现了比亚迪汽车、三星电子两家产值超千亿元企业。在一系列强有力举措推动下,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速保持在20%以上,明显高于同期全市GDP4.4%的增速,全部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9.2%,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可以说,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加速器,为全市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作出了突出贡献。
  客观分析,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虽已初步壮大成势,产业强市的基础进一步筑牢,但是与发达城市相比,支柱产业不大不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依旧较为突出。仍以2022年为例,从产业结构看,我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61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22.8%。但是工业增加值总量仅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平均规模的40%左右,占比也属较低水平;从产业规模看,目前全市只有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产值过百亿元企业只有13家;从产业配套看,19条重点产业链配套尚不健全,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只有32%左右、军工企业本地配套率不到30%,电子信息产业本地配套率只有9%左右。因此,以实体经济为主继续抓好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
  在综合分析当前形势基础上,2023年我市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工作的总体思路就是要继续聚焦产业强市目标,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用足用好科技赋能,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成势,构建更高水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来说,要从五个方面着力突破。
  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重点就是要依托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发挥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培育一批五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力争再新增一批百亿元企业、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在具体服务措施上,要通过抓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园区,全力保障好企业用地、用能、用工、融资、人才需求。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尽快制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基础上,重点支持增材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卫星应用等五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鼓励支持相关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布局应用。同时前瞻布局生命健康、类脑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等一批未来产业,形成新兴产业“5+X”体系,以此激发新动能,制胜新赛道。
  三是做优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产业。要继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建设。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设计、交通设施设计、建筑工程设计和能源化工设计产业,着力打造“设计之都”;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打造“程序员之都”;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着力降低物流成本。
  四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方面,大力发展壮大云计算、区块链、地理信息等数字产业,加快西安数字经济产业园、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出口服务基地、西咸新区国家级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产业数字化方面,运用数字技术对重点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支持企业建设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塑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新动能。
  五是建产业生态促价值实现。聚焦19条重点产业链,以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引进一批含金量大、含绿量足、含新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设立重点产业链基金集群,推动实现先进制造业投资规模倍增。着力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壁垒障碍,继续在“扩增量、保存量、提质量”上下功夫,以狠抓政策落地、开展助企活动、优化纳税服务、防范化解风险等方式,支持企业成长壮大。

[网络编辑:刘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