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校姓党  为党立言发声

西安市委党校李茜: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 发布时间:2023-03-13
  • 来源:西安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这是新时代进行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也为我们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培根铸魂的基础性、长远性作用指明了方向。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步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灵魂在于守正创新。以现代化创意模式完成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文化因素以现代内涵和话语体系,探索传统文化因素与智能化、数字化生产方式之间的结合,培育容易被接收、传播的业态和消费模式,壮大产业供给体系,助推解决文化骨干企业数量偏少、有影响力文化品牌较少、内容创意不足、文化产品低端供给和重复供给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和现象,培育多元、共享的文化创意、生产、消费氛围,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西安各种沉浸式体验激活了文化基因,“不倒翁小姐姐”“长安十二时辰”等“现象级爆款IP”纷纷上线,构筑起传统与现代融合、古朴与时尚共生的城市文化生态,丰富了文化市场,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了资源的聚合、转化、利用能力,实现了文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获取信息渠道增多、审美水平提升、个性化需求增多等因素让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新形态,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就要着眼于质量上乘、内容精彩、种类众多、服务优质等新目标、新定位。近年来,西安立足历史文化优势,在大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上下了很大功夫,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千年古都 常来长安”的节庆文化品牌热度不断攀升,文化旅游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多个“文旅新场景”成为市民随手可拍的“网红打卡地”,各种文化活动信息让人目不暇接,城市成为一个生活、文化融合的丰富大舞台。欣欣向荣间,体现着西安特色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兴盛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支撑。几百年来,在“中学西传”“西学东渐”的文明交流互鉴中,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立足“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国人民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我们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注重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相互理解、交流和共情,塑造各美其美的世界文化格局,引导和助推全球范围的民心相通,维护我们的文化安全,也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兔年春节期间,媒体上竞相转发的“西安故事”里体现的就是“车让人”的城市文明、“千年古都 常来长安”的城市包容与温暖,这种传统与现代融合、古朴与时尚共生的城市文化为国际传播的交流互鉴增加了鲜活的西安元素。
  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要铸就世界人文之都新辉煌,今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这是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文物、遗址、旧址讲好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续写历史的热情;要把握文旅融合的“主客共享”原则,让这座城市有人文关怀的温度;要以人民生活为原型创作更多的文艺作品,让人民来评价,并沉浸其中、口口相传;要学会用文化因素、国际语言讲好“西安故事”;要注重传播每个鲜活的奋斗瞬间,让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同改革开放精神、时代精神一起发扬光大。

[网络编辑:刘军平]